常見問題解答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麼不同?




一、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點,如承認四法印,皈依三寶,四眾弟子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發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


二、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點,如利益眾生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別解脫戒和菩薩戒,以六度修福慧資糧,成就佛陀色法二身,已無二正見破障,追求不同於小乘教的不住二邊涅槃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點和大同中的小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藏傳佛教是顯教菩薩乘和密教金剛乘合二為一的教派,而漢傳佛教是大乘顯教。唐代雖然譯過一些密經,但都屬下部密,而且早已絕傳。有人將淨土宗劃為密宗,但從教義上衡量,這種觀點恐怕難以成立。藏傳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傳佛教獨有的密法是無上密,所謂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無上密中才有,因為下三部密宗中雖有多種成就的修法,但都沒有幻身和光明識的修法,而即身成佛卻離不開這兩種雙運成就。


二、藏傳佛教各派都以龍樹中觀見為主,雖然各派對中觀二諦義的理解方面有千差萬別,但沒有一個尊唯識見者。唯識學研究只是為了從反面認識中觀真理。漢傳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論、華嚴、禪宗等教派都持中觀見,唐玄奘師出唯識宗門,故在東土弘揚法相唯識學,對唐以下的漢傳佛教影響極大。現在的漢傳佛教大部分是淨土宗,淨土家認為:理深解微,末世斷惑証理甚難,乘佛願力,往生淨土為易行之道,因此,不習中觀唯識之理,只誦經典、佛號求往生。由於這些原因,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事理二諦的見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


三、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信眾的生存條件、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在飲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風格、信仰風俗、信眾的心理素質等眾多文化內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總的來說,藏傳和漢傳佛教之間雖然有以上這些不同點,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義方面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它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不同點,只表現在非本質的表面現象方面。(摘於多識仁波切【藏傳佛教疑問解答】)






什麼叫「灌頂」?




灌頂是學修密法必須的第一道程式。「灌頂」一詞的梵藏文含義是「授權」、「傳道」、「培育」等意思。灌頂分下密灌頂和上密灌頂兩種。


前一種有水灌頂、佛冠灌頂、鈴杵灌頂、名號灌頂等五類和十一類灌頂;後一種有瓶灌、密灌、慧灌、語灌、殊勝灌頂等等。


灌頂內容分入壇、宣戒、傳法加持三個部份。


換句話說:灌頂就是傳密戒、傳授密法的義理和全部修煉程式,對修密弟子的身言意進行與本尊三密相應的特殊加持。






什麼是「閉關」?




「閉關」是身居密室,集中修煉的一種方式。閉關的要求是身居密室或深山岩洞,斷絕會客,清淨眼耳等六根,集中精力修持瑜珈行、觀想、誦咒,完成規定程式,獲得相應成就。從閉關時間分,有七日至二十一日的「日關」,有一月到五六個月不等的「月關」,還有一至三年的「年關」。


從閉關環境分,有的不見光的暗室中修「黑關」和露天陽光下修的「白關」;有室內修的「內關」和野外天葬場、泉邊等處的「外關」等等。






什麼是「燒供」?




燒供、火祭,音譯為「護摩」。是在繪有壇成花紋的祭壇上,堆起柴火,澆上酥油,燃起熊熊烈火,將數十種植物子實供品,伴隨著誦咒,逐個投入火中,進行燒食供奉的一種祭祀方法。


根據其目的作用分為息災消業燒供、增生興旺燒供、收攝歸服燒供、殺伐邪惡燒供等四種。對各類燒供的祭壇形狀、顏色、柴火的木料和供品的種類數量,以及主持燒供的法師的修持條件都有不同的規定。






什麼是「安神開光」?




「安神開光」是按照密法儀軌,對塔殿、佛像等聖物進行的一種裝藏開光的加持活動。


按照密教的說法,新造的塔殿佛像在功奉前必須經過裝藏、安神開光等符合儀軌的加持,否則,形同擺設,不具備三密效應和加持靈氣,甚至還會邪氣附體,產生副作用。


「 裝藏」就是在立體像中按佛像的不同種類裝進經過特殊處理的經卷和咒文和舍利等聖物,給畫像在背面書寫經文和咒文。


安神開光法包括驅邪、洗穢、觀佛、迎佛、供養、誦咒、化形、安神、開光、加持、散花祝福等內容,儀軌有繁簡多種。






什麼叫傳承?傳承共有那幾種?




傳承是真法口耳相傳,一脈相傳,從未間斷的法脈傳遞系統。


傳承只要有戒脈傳承,經學傳承,灌頂隨許傳承等。經學傳承又分經論閱讀傳承和講解傳承。如《菩堤道次地廣〈略〉論》,有三個經學傳承:一是世尊、文殊、龍樹一脈相傳的深密正見傳承;二是世尊、彌勒、無著一脈相傳的廣大菩薩行傳承;三是持金剛、文殊、大勇金剛一脈相傳的修習加持傳承。這三個純真無瑕的菩提道經學傳承到了宗喀巴大師這裡,大師將以上三個法流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出了礦世之作《菩堤道次地廣〈略〉論》。


傳承必須是口傳相傳,不能用文書相傳,也不能由不具備傳授資格的人代替。


傳授戒律的戒師,也必須是戒行清淨,具備戒體的僧人。有破戒行為的任何人都沒有傳戒的資格。


經典閱讀、講解,也有嚴格的師傳,不能望文生義,任意理解,隨意發揮 。否則,就成世俗見解,不成其為深奧的佛法。






什麼是格西?格西有那幾種?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學位總名稱叫「格西」,意為善知識。


格魯派興起後,就以「格西」為學位,相當於佛學博士。格魯派僧人在顯宗方面所學共同教材都是「五部大論」,即《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戒律本論》、《俱舍論》。


格西的等級,三大寺的格西共分四個等級:


第一等級 是拉然巴,即拉薩的博學高明之士。


第二等級 是磋然巴,即全寺性卓越高明的人。


第三等級 是林 賽。意思是從寺院選拔出來的有才學的人。


第四等級 是朵然巴,意思是在佛殿門前石階上經過辯論問難考取的格西。


至於修密方面,凡是三大寺的僧人,在得到有名次格西學位後,有志於密宗方面進一步深造者,就必須進入上、下密院學習,上、下密院裡的僧人都是顯密兼通的人,他們被稱為「喇嘛舉巴」。上、下密院裡的僧人,有一部分在入寺以前已考取了格西,他們是密院的正宗僧人,稱為「佐仁巴」。作為一個喇嘛舉巴,在藏族社會上受到人們的遍重視,因為,黃教教主甘丹赤已是由上、下密院裡產生的。






什麼是仁波切、喇嘛、活佛?




「仁波切」,藏語直譯為「寶貝」、「珍寶」,引申為人中之寶、珍貴的人,是對自己的上師或轉世認證的喇嘛的尊稱。西藏人對佛法大成就者 ,大修行人的也稱呼為仁波切。


西藏的出家男眾法師一般稱為「札巴」或是敬稱「尊巴」;女眾法師一般稱為「阿尼」、或「究嫫」,敬稱「尊瑪」。 所以台灣等地通稱西藏出家僧眾為「喇嘛」是不正確的稱呼。而喇嘛則是轉世靈童認證之後的通稱,或出家人求法時對自己的老師(上師),尊稱為「喇嘛」(Guru)。


而「活佛」則是中國等漢地的人對一些轉世的喇嘛或修行人所用的冠稱,其實「活佛」這樣的稱呼在藏傳佛教中是沒有的,藏語對轉世再來的師父稱為Tsul gu(祖古),其意思是「化身」、「變化身」。而且因為這些乘願再來的人像珍寶一般,所以.尊稱他們為「仁波切」。






什麼是「薩嘎達瓦」?




在西藏的藏曆當中四月份稱為「薩噶達瓦」。 藏語「薩噶」是二十八宿中的氐宿,「達瓦」意為月亮,故稱「氐宿月」。按藏傳佛教傳統氐宿月是佛事活動頻繁的一個月份。


據傳,釋迦牟尼在藏曆鐵猴年薩噶達瓦的7日在藍毗尼林園降生;木馬年薩嘎達瓦15日在菩提伽耶附近的一棵大菩提樹下,面對東方,鋪草打坐,傍晚降伏魔,黎明證覺;鐵龍年薩嘎達瓦15日在拘屍那城圓寂。釋迦牟尼成佛後,在婆羅奈城的鹿野苑,最後說出「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佛語明示。


西藏人因此把這個月視作造化善業的月份,僧俗民眾進行各種齋僧禮佛、朝聖敬香、禁屠封齋、放生布施等功德法事,均因地制宜地舉行各種宗教活動。後逐步演變成一個民俗性的節日,融進一些民間文化活動的內容,成為宗教和民俗活動的月份。






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以戒律而言,佛未完全禁止吃肉,泰國、斯裏蘭卡亦有肉食。比丘意譯為「乞士」,比丘的生活是乞討托缽,別人給他什麼就吃什麼,比丘戒律是不能煮食,要經由托缽而食。在菩薩經藏裡面有些不完全禁止葷食,有些則禁止。《楞伽經》是完全禁止肉食,大乘行者因悲心而吃素。金剛乘下三部是完全禁止肉食的,無上瑜伽部有五種肉、五種甘露,但規定非常嚴格,有高深的證量才可以吃,否則有害。漢地僧眾是吃素的,非常隨喜。(達賴喇嘛尊者回答聽眾問題)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