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2-10-07

達賴喇嘛尊者向台灣信眾傳授《釋量論》第二品(第三天)


達賴喇嘛尊者向台灣信眾傳授《釋量論》第二品(第三天)

  

達賴喇嘛尊者蒞臨大乘法苑時向迎接他的信眾致意
2022年10月5日攝影/Tenzin Choejor/OHHDL


西藏精神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10月5日在印北達蘭薩拉持續向台灣為主的僧俗信眾開示佛法,並回答了各方信眾的提問。至此,為期三天的法會圓滿結束。

達賴喇嘛尊者在法會最後一天向信眾傳授佛法的同時指出:“世界上所有遭受苦難的人都渴望幸福,遠離痛苦。世界上所有幸福的人之所以如此幸福,都是因為他們渴望的是他人的幸福。

如果只想到自己,你就不會快樂。為他人著想,培養菩提心的覺醒,有助於淨化負面的東西,積累功德。就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他人,能帶來勇氣和內在的力量。”

當天,達賴喇嘛尊者還回答了在場信眾們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尊者在回答時強調,使用理性和邏輯有其特殊的好處,因為它可以用來消除在修行時的疑慮。

當問到對初學佛者而言,如何以量解釋自己對三寶、四諦及業果的信心時,尊者回答道:“ 要有很好的善知識,說法的上師在說法時,可以結合大論的背景來教授佛法,將會有很大的利益。教授的內容若過於簡略,雖說有上師的口傳也好,但上師最好能通達所傳授的典籍,若不是很明白典籍的內容,只是形式上的傳授,這樣就有不足的地方。

如自己是佛教修行者,若又是教授佛法的人,必須盡力對佛教典籍有所理解,先教授《入行論》,再結合佛教典籍當中的背景知識來解說,大概是如此。”

尊者重申:“最容易擾亂我們心靈平靜的精神折磨之一是憤怒。我們越是努力培養菩提心,憤怒就會隨之減少,我們的心態也會恢復平靜。當我們都處於平靜狀態時,我們將對家人和周圍的人產生有益的影響。”

尊者進一步指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愛我執,也是讓人們無法幸福的原因。雖然我們通常不會這樣想,但像憤怒、驕傲和嫉妒這樣的情緒會擾亂我們的思想。所有這些令人不安的情緒都來自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

當被問及如何培養對精神導師的尊重時,尊者提到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建議,其要點是,要約束他人,首先要約束自己。

尊者指出:“《廣論》當中特別提到了依止善知識的方式,這的確很重要。依止之前,先了解善知識十相,觀察其是否符合這些條件。
《廣論》雲:「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想要調伏他人,必先調伏自心,因此此時所需要的老師並不是家庭老師,其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證教二德。

在三大寺中教書的經教師們,盡力去滿足《經莊嚴論》所說的善知識十德:「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要當學習者的榜樣,自己也要自律的去修持。”

達賴喇嘛尊者建議:“ 在新疆和西藏造成巨大痛苦的肇事者,那些破壞寺院和殘忍殺害修行者的人,已經犯下瞭如此負面的業力,他們應該成為慈悲而不是憤怒的對象。”

當被問及在疫情時代,更多人更重視身心療愈,佛法最獨特的身心療癒的觀念是什麼時尊者指出:“若內心能寧靜、喜樂,身體裡的四大就能調和,照顧自己的心主要的目的雖不是要讓身體健康,但讓身體健康最好的方法卻源自於內心的寧靜與輕鬆調和。內心毫無擔憂、猜忌,輕鬆愉快,這些好的狀態都跟愛他執有密切的關聯。”

最後,達賴喇嘛尊者向與會信眾傳授了菩薩戒,並教導信眾要一直禪思菩提心,並強調如果信眾遵守這些誓言,就會感到輕鬆和自在,也會睡得很香,同時也會為實現世界的真正和平作出貢獻。”(記者/ 網編:卓瑪 責編:蔣揚)《西藏之頁》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