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2-01-20

人權狀況惡化 國際特赦:警惕北京借冬奧"運動洗白"


  

北京冬奧會日趨臨近之際,人權組織“國際特赦”星期三發佈聲明,警示中國政府正通過舉辦冬奧進行“運動洗白”,以掩蓋其在人權方面的罪行。而中國政府則威脅各國運動員,不得在冬奧會期間談論敏感人權問題。

北京冬奧難掩人權劣跡? 姚明邀請NBA球星坎特訪問中國

從“08奧運”到“22冬奧” 艾未未:虛假微笑的延續

疫情與人權 北京"雙奧之城"的壓力與陰影 


 人權狀況惡化 國際特赦:警惕北京借冬奧"運動洗白


"

冬奧會的舉辦時間往往是一年最冷的時候,還有兩週就要拉開大幕的北京冬奧會伴隨人權惡化的陰影,又格外添了一股肅殺之氣。

明顯的威脅

北京冬奧會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楊舒週三在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辦的一場視頻記者會上,提及冬奧會可能涉及人權問題時表示:“任何符合奧運精神的言論,我相信都會受到保護。而任何行爲或言論違背奧運精神,特別是違反中國法律規定,也會受到一定的懲處。”

他沒有過多解釋這會是什麼樣的懲處,只是簡單地提及,取消運動員註冊是可能的一種處罰。

長期呼籲外國運動員借冬奧會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美國芝加哥大學人權中心客座教授滕彪認爲,從中國官方上述表態中,可聽出明顯的威脅意味:“我們一直是在呼籲(關注中國人權),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官員的這種表態是對這種可能性的警告和威脅,是想把有所動作的運動員嚇唬住。”

中國政府忌憚在冬奧會期間聽到外國運動員談及中國人權問題的態度,並沒有逃過外界的眼睛。“國際特赦”組織本週三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中國方面的這種態度實際是想利用冬奧會來進行“運動洗白”,讓外界忽略中國的人權問題。

本週二,美國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也向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發出公開信,要求後者在冬奧會召開之前,公佈他們對中國新疆地區違反人權狀況的評估報告。 


 北京街頭的2022冬奧標誌(美聯社圖片)


 “吸取08奧運會的教訓”

冬奧會似乎越來越成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一片輿論場。

“國際特赦”組織週三在聲明中的一句話,表明了他們關切心態的重要根源:“世界必須吸取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教訓,當時中國政府承諾改善人權,但這並沒有實現。”

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倡導與研究專員陳靖捷的評估也與之相同:“中國在舉辦第一次夏季奧運會的時候,就提到要去尊重人權,並向世界展現中國在人權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的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從2008年到現在,中國的人權保障基本上是沒有進展,反而是倒退的。”

2008年的情形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已經遠循,但稍微翻查一下記錄就可以看到,在當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前後,中國政府騷擾異見人士、控制網絡言論自由、鎮壓西藏示威等侵犯公民人權的行爲屢見不鮮。當年8月,還在奧運會舉辦期間,有7名美國人在北京發起維護西藏地位的示威活動,當即被中國警方抓捕並遣返。

十三年後,中國惡劣的人權紀錄仍然在不斷被突破底線。一週前(1月10日),維權人士郭飛雄的妻子張青在美國去世,但郭飛雄當時竟處於“被失蹤”的狀態。幾天後外界獲悉,郭飛雄被廣州國保大隊警察正式逮捕,並被禁止前往美國安葬病逝的妻子。

三年前被中國警方抓捕的澳大利亞華裔作家楊恆均近日傳出消息,他在獄中的身體狀況惡化,有腎衰竭的風險。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日前舉行的記者會上卻表示,楊恆均的案件是“嚴格依照法律處理”的,他的司法權益得到了保護。

曾在中國長期擔任人權律師的滕彪表示,在中國當前的狀況下,如果有外國運動員對中國人權問題發聲,會面臨較大的風險:“他們有可能會被提前遣送或者當場被制止,受到警告,或者被短暫拘留、關押也是有可能的。” 


 消毒人員2022年1月10日現身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媒體中心(路透社)


 運動員的警覺

滕彪擔憂的這種風險,已經在國際運動員羣體中引起了警覺。

在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週二舉行的一次主題研討會上,曾經參加過前兩屆冬奧會的美國運動員霍夫曼(Noah Hoffman)表示,他建議國際運動員對中國人權問題保持沉默,否則他們將不僅受到中國政府的迫害,還會受到國際奧委會的懲罰。

《奧林匹克憲章》第50條規定,“任何奧林匹克場地,都不允許進行任何抗議或政治、宗教及種族宣傳”。這條規定被認爲是限制了運動員利用奧運會的機會表達政治觀點。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也長期被外界質疑對中國人權問題採取綏靖姿態,而遭受廣泛的批評。

但“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的專員陳靖捷認爲,國際社會仍應該利用冬奧會的機會對中國人權問題發聲,因爲這不僅僅事關言論自由的問題,也關係着更廣泛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基本權利。他還強調,這不僅事關中國人的自由權利,也關係着外國人在中國的自由。(記者:王允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