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2-01-12
香港、新疆、彭帥和西藏,都是本次北京冬奧會無法迴避的“問題”。圖為西藏活動人士在位於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大門外手舉抵制北京冬奧會的標語。(法新社2021年12月11日)
華盛頓— 1月11日星期二,中國奧運官員稱,奧秘克戎的發展在掌控之中,沒有計劃在冬奧會之前對北京實施封城。與此同時,國際社會高度懷疑本次北京冬奧期間的自由度。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同日發文,質疑在閉環管理的“泡泡”中,中國和國際奧委會能否容忍新聞自由。
數千國際記者將目睹中國是否容忍批評
保護記者委員會說,“北京冬奧會記者可能會測試中國對批評性報導的容忍度”,並指出,新聞自由是未來幾個星期數千陸續進入中國報導北京冬奧的記者們將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這篇文章評論說,從中國與國際媒體打交道的記錄看,真正的新聞自由似乎不可能;文章用“悲慘”形容中國在國際上的新聞自由形象,並把中國在外交關係中的姿態稱為“具有高度攻擊性的惡霸”。
文章說,北京政府將使用專車把媒體記者運送到比賽場地,這“實際上是把他們跟普通中國百姓予以隔絕”。
中國政府稱,在奧運村里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將能自由使用社交媒體平台和訪問其他網站。
國際奧委會企業聯絡和公共事務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克勞(Christian Klaue)對保護記者委員會說,北京與國際奧委會簽署的協議保證“不會限制媒體獨立報導新聞的自由”,並且,國際奧委會“從北京2022冬奧會獲得了所有需要的保證。”
保護記者委員會指出,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也做出了很多承諾,包括記者將獲准前往全國各地,能夠不受干擾地與任何願意說話的人交談,“不過,實際上卻並沒有如此……2008奧運期間,至少發生了30起記錄在案的當局干擾媒體報導新聞的現象,甚至還有警察襲擊記者”;事實上,那次奧運之前,破壞新聞自由的行為就開始變得尤為嚴重。
中國暫開“防火長城”,僅為壯大國際名聲
新聞網站Axios稱,“中國暫時開放其'防火長城'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在比賽之前壯大其國際名聲,而不是為了倡導開放的互聯網……專家們預計,對互聯網活動進行的嚴格監控仍然會繼續,即便是那些被允許使用平時被封網站的人也不會倖免。”
Axios引述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數字取證研究實驗室中國常駐研究員肯頓·蒂博特(Kenton Thibaut)的話說,“在一片對人權的批評聲中,中國這麼做(表現開放的姿態)是為北京冬奧會散佈美言的一種辦法。”
美國“批評性運動理論”學者孫又揆博士對美國之音說,奧林匹克運動會越來越“變成了為獨裁政權宣傳的工具”。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車維德(Victor Cha)對Axios說:“他們擺出這個樣子,好像他們允許言論和行動自由,這些都是奧運會自由傳統的代名詞,但實際上,所有這些都受到了仔細的監控。”
人權議題一大筐,形勢難控比賽場
保護記者委員會說,中國也許沒有什麼理由來干涉國際媒體聚焦體育競賽,但是,“該國的領導人能容忍記者嚴厲批評其嚴格的管理方式嗎”?運動員“會對人權觀察組織定義的'反人類罪'保持沉默嗎”?
“批評性運動理論”學者孫又揆博士說,“看比賽期間是否有運動員進行自發行動,在頒獎台上、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是否討論西藏、新疆的人權問題。如果有,看主辦單位如何處理”。
美國之音注意到,受訪的美國奧林匹克比賽隊迴避評論北京嚴格的閉環管理措施,也迴避討論本次冬奧會牽涉的自由和人權等議題。
有評論稱,前往北京比賽的運動員如果賽前公開發表對北京的負面評論,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以史為鏡:新聞自由“剋星”是中國
保護記者委員會說,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北京政府一直阻止記者自由報導中國,其中也包括香港。這個組織跟踪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關押的記者為30名;而到了2021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50,使得中國連續三年成為世界上關押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此外,香港記者2021年也開始進入該名單。
對於外國記者而言,形勢也明顯惡化。保護記者委員會指出,2020年上半年,至少有18名外國記者被北京政府驅逐,他們的繼任者被中國大使館拒發簽證。
更有甚者,去年報導河南洪災的外國記者遭到嚴重侵擾。河南省黨政機關甚至號召其160萬社媒粉絲,在微博上舉報BBC記者白洛賓(Robin Brant)。
更加近期的發展是在去年11月上旬,外國記者希望報導北京冬奧的準備情況,卻被阻擋在例行報導現場之外,也被阻止參觀運動場館。
此前,甚至連奧林匹克聖火的到達,外國記者也被擋在現場之外。
保護記者委員會指出,今年測試北京對新聞自由容忍度的指標比比皆是,有香港問題,西藏問題,新疆棉問題,以及彭帥問題,等等。
有評論稱,中國政府把所有這些問題都斥責為“體育政治化”,而它自己卻無時無刻不在把奧運政治化。
新華社報導,二度導演奧運開幕式的張藝謀說,“希望展現出我們一些偉大的理念和價值觀”;“人民網”稱,冬奧開幕式是為了“講好中國故事”。
孫又揆博士對美國之音說,包括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內的一些大型國際賽事,在民主自由的國家逐漸失去了過去的號召力,因此“成為可以隨意花錢、不需要人民認可的獨裁政府的宣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