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1-12-06

司政邊巴次仁參訪德拉敦地區的西藏婦女手工藝中心


司政邊巴次仁參訪德拉敦地區的西藏婦女手工藝中心

  

司政邊巴次仁與西藏婦女手工藝中心的成員及當地藏人民眾合影 2021年11月30日 照片/司政隨行記者


 在結束對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系列訪問後,藏人行政中央司政邊巴次仁於11月30日抵達被阿坎德邦德拉敦地區的藏人社區展開訪問。

在抵達德拉敦後,司政邊巴次仁首先參觀了薩迦曲嘎寺。隨後,參觀了位於德拉敦地區拉吉普爾的西藏婦女手工藝中心,在對該中心進行簡短的視察後,司政邊巴次仁與該中心的成員以及來自拉吉普爾和德拉敦周邊藏人社區的成員進行了互動。

司政邊巴次仁在向當地藏人發表講話時,首先談到了他此次對德拉敦藏人社區的訪問行程。並強調此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評估藏人社區的實際情況,並與藏人民眾進行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

司政還進一步向民眾介紹了藏人行政中央的雙重責任,即解決藏中衝突和照顧流亡藏人的福利。在談到第一項責任時司政指出,藏人行政中央致力於實施由達賴喇嘛尊者倡導和西藏人民議會通過的“中間道路”政策。並強調西藏人民議會是藏人行政中央的立法機構,議會通過的政策,噶夏就必須向前推進。他說,除非議會另行決定,否則這項政策不能改變。

在介紹“中間道路”政策的演變過程時司政指出:“「 中間道路」政策是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尊者從1970年代初開始構想的。當時西藏境內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西藏的寺院和文化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正是在這樣一個嚴峻的時期,當西藏人民的身份被當作目標消滅之時,尊者開始考慮思考一項基於非暴力理念的政策。隨著達賴喇嘛尊者在美國國會和斯特拉斯堡的演講後,「中間道路」政策漸漸地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在介紹藏人行政中央第十六屆噶廈的立場時,司政邊巴次仁重申了噶廈對西藏人民和西藏自由鬥爭的堅定承諾。他說,本屆噶廈對政治術語的使用極為重視。例如,噶夏使用“藏中衝突”一詞,而不是“西藏問題”。

司政進一步指出:“藏人行政中央有責任與中國政府進行接觸,以互利雙贏的非暴力“中間道路”政策為基礎,進而展開對話。沒有一個國家會拋開自己的優先事項為西藏發動戰爭,並與中國進行對抗。因此,我們必須通過適當的戰略和遠見,尋求解決藏中衝突的途徑。為此,藏人行政中央第十六屆噶夏解散了自1998年成立的「藏中和談籌備小組」,另行成立「策略規劃小組」。該小組於今年在11月初舉行了首次會議”。

司政邊巴次仁還強調了監測西藏境內局勢的重要性。並指出,如果沒有對西藏境內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要向其他人介紹西藏的最新情況將是一個挑戰。因此,噶夏非常重視收集有關西藏境內局勢的準確和可靠的信息。而這項責任已經分配給藏人行政中央安全部負責。

司政邊巴次仁還指出:“自2008年以來,從西藏逃亡到印度的藏人人數正在急劇下降,因為中國政府對境內藏人實施越來越多的限制措施,包括禁止藏人黨員在家中進行宗教活動。而中國政府的這些政策是為了完全消滅西藏人民的身份和文化。

司政邊還向民眾介紹了第十六屆噶夏於近期啟動的“藏人誌願宣傳小組”(V-TAG ),強調該舉措旨在加強現有的西藏宣傳運動,為每一個藏人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為西藏的自由事業做出貢獻。他進一步指出:“目前,藏人行政中央無法全方位的向世界宣傳西藏。但由於藏人分佈在世界各地,因此,全世界的藏人可以通過“藏人誌願宣傳小組”提供的平台,參與到為西藏爭取國際支持的運動中。

最後,司政邊巴次仁談到了對流亡藏人社區進行新的人口調查的必要性,並強調無論噶夏發起任何的項目或計劃,都需要反映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只有通過準確的人口數據才能實現這些計劃。(記者/網編:卓瑪
責編:蔣揚)《西藏之頁》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