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1-08-13

達賴喇嘛尊者向印尼學生講授《本生經》


達賴喇嘛尊者向印尼學生講授《本生經》

  

達賴喇嘛尊者在印北達蘭薩拉的寢宮通過網絡視訊向印尼學生講授佛陀《本生經》 2021年8月11日攝影/ Ven Tenzin Jamphel /OHHDL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尊者,於今天(8月11日)在印北達蘭薩拉的寢宮透過網絡視訊,為來自印尼不同城市學校的1000多名學生講授了佛陀《本生經》。並在法會結束後回答了印尼甘當曲林佛教協會所提出的問題,以及與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在法會開始前,印尼作家兼歌手迪威·萊斯特里女士( Dewi Lestari)歡迎達賴喇嘛尊者與印尼學生們進行對話。

達賴喇嘛尊者首先指出,佛陀《本生經》的內容記載著三十四篇關於佛陀行菩薩道的故事,這些故事確實將佛陀前世種種的事蹟詮釋得很美麗,但是故事畢竟是故事,而且通常這些故事都是針對自身上師的詮釋,這說不定會有加油添醋的嫌疑。因此,尊者認為人們應該要注重佛陀的教義,這才是人們必須關注的重點。

尊者指出: “ 我期待著與印度尼西亞的年輕人進行討論,你們當中的一些人對佛教很有興趣。我是一名佛教徒,我人生的第一個使命是促進宗教間的和諧。我們所有不同的宗教傳統,無論是印度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還是佛教,都有一個共同的信息,那就是強調慈悲與利他的重要性。

各宗教傳統各自採用不同的哲學觀點來加強利他主義的意識,對他人的關注。一些人說有上帝,另一些人則專注於因果規律。但他們的真正目的都是為了幫助他們的追隨者成為更善良、更有同情心的人。

關於創世神,基督教將他描述為一個具有無限愛的存在。伊斯蘭教說上帝是富有同情心和仁慈的。猶太教提到上帝是公正的。另一方面,耆那教和佛教是沒有造物主的概念,但他們仍然培養真正擁有慈悲心的人。”

尊者進一步指出:“ 在我居住的印度,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都存在。而且他們已經和諧共處了一千多年。今天,我很高興見到來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的兄弟姐妹們。我們是否接受宗教是個人選擇的問題。我們都是人。我們從出生起就受益於母親的憐憫和關懷。的確,如果沒有母親的關愛和照顧,我們就無法生存下去。

在當今世界,我們面臨很多問題和衝突,因為我們缺乏適當的兄弟姐妹情誼。我們忽視了人類的基本價值。我們試圖通過使用武力來解決爭端和意見分歧。然而,我相信大多數人已經厭倦了暴力和戰爭。因此,我們的宗教團體有責任促進仁愛之心。在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我們必須努力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平。” 


 達賴喇嘛尊者在印北達蘭薩拉的寢宮通過網絡視訊向印尼學生講授佛陀《本生經》 2021年8月11日攝影/ Ven Tenzin Jamphel /OHHDL 


 達賴喇嘛尊者還指出,一些印度尼西亞人對三十四篇關於佛陀行菩薩道的故事有著特殊的興趣。該故事的作者阿賴耶識原本不是佛教徒,而是另一個宗教傳統的學者。當時,納蘭陀大學的學者們很緊張,擔心他可能會在辯論中打敗他們,所以他們向那伽朱那尋求幫助。他派出了他最熟練的弟子之一阿賴耶識,他使阿賴耶識相信了佛陀教學的正確性。隨後,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阿利修羅,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用圓潤的梵文創作了這本《本生經》。

達賴喇嘛尊者強調,這些故事讀起來很美,但他有時覺得它們有些過度修飾了,要注意的是故事的寓意,即菩薩所體現的完美、慷慨、道德和耐心。所有故事的基礎是古印度文化中的寬容、非暴力(Ahimsa)、慈悲(Karuna)的概念。

尊者進一步指出,這些主題在大多數宗教中都很常見,但無論我們是否遵循宗教傳統,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幸福,我們都必須擁有一顆慈悲和利他的心。

在回答觀眾的問題時,達賴喇嘛尊者表示,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就像在《本生經》中菩薩所做的那樣,如果能帶來真正的利益,那是值得的,並且需要有智慧和清晰的頭腦來評估這種利益是什麼。 


 達賴喇嘛尊者在回答印尼學生的提問 2021年8月11日 攝影/ Ven Tenzin
Jamphel /OHHDL 


 在應對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困難,如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其嚴重性。但我們需要有勇氣和決心。我們不能放棄希望或放棄採取行動。

達賴喇嘛尊者還回顧說,他曾訪問過婆羅浮屠。尊者把佛塔描述為一座奇妙的寺廟,但強調更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寺廟,在那裡我們培養慈悲和利他之心。如果我們把它與我們奇妙的人類智慧結合起來,我們就能創造一個更加幸福的世界,而不僅僅是通過祈禱,而是通過實際行動參與其中。

當被問及如何處理消極情緒時,達賴喇嘛尊者建議堅持誠實和慈悲的道德原則。尊者提到了自己在西藏和後來成為難民時所面臨的困境。並透露他一直按照偉大的印度佛教學者寂護論師(Shantarakshita)在西藏傳播的納蘭陀傳承堅持修行。

尊者還強調:“我們西藏人是堅定、勇敢的民族,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訴諸暴力。我們的精神是堅定而富有慈悲心的,而這些品質甚至引起了一些中國人的敬佩。”

另外,一名年輕人用藏語向尊者問及關於印尼和西藏之間的關係。達賴喇嘛尊者在回答時提到公元十世紀來自印尼的法稱大師。強調印尼與西藏之間確實有一個獨特的關聯,然而這也是過去的事,尊者表示希望在未來西藏與印尼能夠建立緊密的聯繫,同時仰賴現今科技的發達,使人們可以更容易相互交流意見和分享知識。

一名印尼學生向尊者提問人們該如何運用《本生經》教導的慈悲心,來應對「新冠疫情」,並請求尊者推薦《本生經》篇章中的故事作為人們動力與靈感的來源。

達賴喇嘛尊者表示他可能無法推薦《本生經》中具體的篇章,因為他並沒有刻意記住每一篇的內容,但關鍵的一點是要承認人類的一體性;承認我們作為人都是一樣的。從實際角度來看,我們都是相互依賴的,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相互利益。 


 達賴喇嘛尊者在回答印尼學生的提問 2021年8月11日 攝影/ Ven Tenzin
Jamphel /OHHDL 


 尊者還指出:“首先,我是一個藏人,我目前住在印度。我認為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訴諸暴力是沒有用的,而且是自取滅亡。我們必須找到共存的方法,和平共處。”

此外,達賴喇嘛尊者還應邀對一個少數民族社區在面對極端主義時如何應對的問題發表了看法,尊者認為在過去孤立的民族中,談論一個真理和一個宗教可能會覺得合適。然而,今天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都意識到了各種宗教傳統以及真理的方方面面。

佛教的特質之一是,它以科學的眼光看待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並能夠解釋實現心靈平靜的方法。納蘭陀傳承教會我們減少負面情緒和增加正面情緒的方法。佛教的心理學對任何有興趣探索它的人都是有用的,而不需要做出任何宗教承諾。尊者斷言,這是佛教能夠為創造一個更和平的世界作出貢獻的方式之一。

在回答是否在佛陀時代似乎更容易獲得覺悟的問題時尊者認為,他不相信任何人在聽了佛陀的開示後會自發開悟。尊者指出,佛陀本人在成佛前曾花了六年時間進行嚴格的禪修。他認為,人們聆聽了佛陀的開示,並對其進行反思,提高他們的理解力。然後他們對自己所理解的內容進行冥想,運用注意力和洞察力,這使他們能夠進行內在的轉變。《西藏之頁》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