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0-11-20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稱,海拔高,地廣人稀。由於地理和歷史等諸多原因,西藏的經濟並不是很發達。但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為了實現2020年全國脫貧的目標,西藏也不能落後。那麼西藏是如何讓人們富起來的呢?軍訓式培訓、強制勞動、異地就業、消除宗教消極影響是關鍵字。請聽本台記者鄭崇生製作的《少數民族脫貧系列》的第四集《西藏軍事化強迫勞動的脫貧惡夢》
西藏軍事化強迫勞動的脫貧惡夢 (自由亞洲電臺製圖)
2020年10月16日,西藏易地扶貧搬遷村彩渠塘村宣傳標語:“扶貧攻堅
党心所向 民心所依”。(路透社)
圖為,2020年10月15日,西藏僧侶在拉薩廣場。
(路透社)
訂單定向式培訓 是教育還是剝削?
《公報》還說,要突出企業在農牧民培訓中的作用,技能培訓要支持中央駐藏企業、區內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採取“先定崗、後培訓”的方式,加大“訂單定向式”的培訓力度。
西藏自治區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西藏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57.1萬人, 2020年計畫“訂單定向式”培訓10萬名農牧民,轉移就業60萬人,人均勞務收入目標要增長20%以上。
截至發稿,中國駐美大使館沒有回復記者的電郵查詢。
總部位於紐約的自由西藏學生運動的執行主任多吉才旦(Dorjee Tseten)告訴本台,“把人強迫送到所謂的勞動營裡,這不叫脫貧,這只是中共為了打造更容易大規模監控西藏人的方式,他們的目標是讓藏人脫離家鄉、改變原本的生活,消滅我們的宗教與文化,還藉由科技掌控藏人的資料,讓他們(藏人)更加依賴政府,目的是為了強化控制。”
曾德恩的報告則指出,西藏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職業培訓和勞動力安置計畫。除有類似新疆的拘留營,還有一種是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職業培訓,這個規模更大。
這形同要藏人轉經輪的手更多地從事生產與勞動。報告指出,在訂單定向式的技能培訓下,藏人結業後會被集中送到用人單位。
在西藏官方多個檔中也都提到,軍事化的職業培訓中心還必須兼顧“轉變勞動者落後思想”的工作,“淡化宗教消極影響”。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吳英傑今年十月中旬在一個說明扶貧情況的記者會上說,基層黨組織在引領脫貧時,既“管肚子”也要更注重“管腦子”,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理性對待宗教”,各族群眾更加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在西藏官方多個檔中也都提到,軍事化的職業培訓中心還必須兼顧“轉變勞動者落後思想”的工作,“淡化宗教消極影響”。
圖為,2020年10月16日,人民解放軍(PLA)卡車在拉薩。
由此可見,中國政府在西藏的扶貧工作,並不是純粹的經濟舉措。脫貧很成功?那就讓外界親眼看看
原本就嚴格管制遊客進出的西藏,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邊境管制更嚴格,也連帶影響當地旅遊業,當地的脫貧工作究竟進行的如何,中國官方媒體主導所有資訊。
多吉才旦就想問,“如果中國政府真取得了自己聲稱幫助藏人脫貧成功的進展,那為什麼中國政府要東遮西掩?他們應該讓獨立的外國媒體自由進出西藏,讓這些媒體記者親眼見見當地的第一手資訊,中國政府在怕什麼?”
他還說,今年6月,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的藏人牧民拉姆(Lhamo)只因為和在印度的親人聯繫、有金錢往來,她遭到當地公安拘留。但拉姆8月從拘留所轉到當地醫院後不久身亡,她的家屬發現她遍體麟傷,卻無法驗屍,遺體被立刻火化。這個悲劇消息,直到10月底才傳出來。
多吉才旦告訴記者,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和西德達娃一樣,在海外為藏人奔走,得選擇和老家親人失聯。
他多麼期盼有一天,能自由安全地回到家人身邊,一起誦經,當面向父親說出“紮西德勒”的問候語,看看親人究竟過上了怎樣的小康生活。(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導 責編:申鏵 網編:瑞哲)